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人在天涯!
文/肥猪满圈
如果是一句话,或者说一句词,写出旷古的最美,我认为,非元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莫属。
我们先来欣赏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词其实不需要翻译,任何人都看得懂,这就是这首词的最伟大之处。简单扼要,但是寓意可以说是无限深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一个外乡人,或者是一个游子,站在这样的一个场景之下。您想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啊?西风瘦马古道,很美?还是很凄凉?
而此时的时节太阳或者天气是:夕阳西下。那个外乡人或者是那个游子独自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而这里,肯定不是马思远先生的家乡。这里距离他的家,可能山高路远。也许,这辈子都再也回不到自己的故乡。因此才:断肠人在天涯!
天涯,一个遥远的地方,几乎永远也到不了的地方。天涯,一个遥远的地方,一个到了就再也回不来的地方。
其实整首词就是在写 “我”,也就是作者自己,此时的“我”在哪儿?“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或者说“我”曾经历的过往的地方。那些“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现在夕阳西下,“我”在哪儿?我在天涯。
“我”现在什么心情?断肠人。断肠,不是指肠子断了,而是指人的心情灰暗到了极点甚至灰暗到了极端。
这首词,一共28个字,我认为这是中华文化最精彩的精华。当然了,是不是元代戏剧家马致远先生写的,我个人持有异议。
原因是很多我们一贯认为是或者认为对的东西,真有人较真儿一研究,原来都不对。包括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的作者,也都有疑问,甚至可能一个都不对。
我最近写《红楼梦》,我个人深感,这本书不是曹雪芹写的,我心中的疑点疑虑越来越多。但是,中国的官方学者或者是传统学者他们坚定认为,《红楼梦》就是曹雪芹写的。
我和他们的区别是,他们是先认定,《红楼梦》就是曹雪芹写的。原因是他们之前的学者就是这么认为的,因此他们不能突破前者的“框儿”。官方或者是传统的“红学研究”,必须在“框儿”里研究,不许研究到框外来。
而后,他们去找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各种证据。基本上等于,鸡有了,蛋也有了,现在研究蛋是鸡下的。
而我们,我和很多的民间研究或者是喜欢红楼梦的爱好者们,首先我们心里没框儿。爱他妈的谁写谁写的,我就是闲的,研究着玩儿。有成果不高兴,没成果也不悲伤。
其实您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不拿研究《红楼梦》当饭吃。而有些人,尤其是传统学者和官方学者,这是他们的饭碗。因此,不拿此当饭吃的我们,研究的方向就是没有方向,也不需要出任何成果。但是,吃官饭的成吗?我给你钱让你往东打山洞,你往西打成吗?你得按着我给你布置好的作业作。
如果说有不同,这就是本质的不同。
再就是权威论,在我们心里,没权威。你再权威,你在我这任嘛不是,你权威你的,你权威不权威,都和我们没任何关系。因此我们敢突破任何权威已经确定的经过证实甚至是开过研讨会专家论证会的研究成果。你啥成果,和我也没关系。
但是,传统的研究和官方的研究者,他们是不敢突破前人的研究的。比如说近代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就是胡适,是胡适说的《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而后所有的官方学者,从不敢有人试图朝着不是曹雪芹写的红楼梦这个方向去研究。
这属于忤逆,属于造反,那你就没饭吃了。
正基于此,因此马致远先生的身世等等,现在很少有确凿证据可以证实。
马致远先生生于哪儿,不知道,大概是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马致远生卒,不清楚,大约是公元1250年到1321-24年之间。卒于哪儿,大概是今天的杭州。
官方说法是,马致远年轻的时候也想求取功名,曾经向孛儿只斤·真金献诗而获得官儿做。
一听孛儿只斤·真金这名儿挺奇怪,这叫啥名啊?我说一个人,您就知道啥叫孛儿只斤了。说元太祖,还是不知道,谁是元太祖啊?但是说只识弯弓射大雕的那位,成吉思汗,您就知道了。成吉思汗的名字叫孛儿只斤·铁木真,再提一个人,忽必烈,忽必烈的名字是孛儿只斤·忽必烈,忽必烈的父亲是拖雷,爷爷就是成吉思汗铁木真。
而马致远先生求的这位孛儿只斤·真金就是忽必烈的嫡长子,大儿子。曾经被立为太子,后禅让,直接让儿子当了皇帝,也就是忽必烈的孙子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即蒙元的第二个皇帝位。
我们通过了解孛儿只斤·真金,就大概知道马致远所处的,是一个什么时代了。
马致远的这首词,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寓意深远,一句顶一万句。你可以展开无限的想想,甚至,你可以把凄苦的生活想的很美:广袤、流水、人家、老鸦、古道、瘦马、西风。
“瘦马”说一句,这俩字太有意境了。为啥瘦马?不就是走了很远的路,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旅行,人和马都吃不好睡不好喂不好,不就瘦了吗?
“古道”,不是说前些年的一条路,不是这意思。其实古道的更深远含义是前朝之路。是大辽之路、大金之路或者大宋之路,这叫古道。
马致远一生写作了不少戏曲,其实这就是后来大明时期的文人创作大量小说的一种过渡,至少我这么认为的。
小说的雏形肯定一开始是剧本或者唱本,几个小时的一出戏。后来逐渐演变成一部十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的小说,说一个完整的故事。
马致远的著作,现存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西华山陈抟高卧》等。还有马致远先生的散曲本《东篱乐府》一卷,其书收入小令104首。
因此说在当代,马致远先生肯定是一位大作家大编剧。而当年的文人士大夫们基本不会干这个,他们读的是四书五经,尽管是元朝,但是也离不开这些,因为这是中国任何一个统治阶层都需要的。
当然了,四书五经儒家经典中庸大学我都不认为这是学问,这是麻醉剂,读这些,人会变的听话。
得了,就到这儿,我写的这些,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看?
《汉宫秋》,是马致远先生的作品之一,写的是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这个故事,现在京剧评剧个个剧种都在演,很多人都知道。
慨叹马致远先生,再一次品读他的经典名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真如我之心境也!
我的有声小说《红楼梦》,有音频,不愿意看可以听
感谢您的阅读,如能关注和传播,不胜感激!
如果您觉得我写的还凑合,请打赏鼓励感谢!
需要写个人传记和剧本的朋友请和我联系,下图为此公号二维码,期待您的关注并推广给更多人,感谢!
我的有声书《红楼梦》系列(有音频-您“看”着不累)
往期杂文:
北京作家编剧老李
15072020於京